close


「生活不算是悲劇,可是也不算快樂,但我卻一直覺得自己無所歸屬。」



這一句話,是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和漢學家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在經歷兩個半月的旅行後而提出的想法。這將近兩萬公里的路途,他重新踏著當年玄奘腳步,由中國西安穿過絲路與中亞,再回到中國而寫下《究竟之旅》(Ultimate Journey)這本書。

為了打破現況,伯恩斯坦選擇了一趟過程中充滿挑戰,必須考驗自己意志力的旅行,讓自己進入一種無法逃避的情境,與自我對話。

旅行結束,雖然他的問題沒有全部解決,但是旅程中伯恩斯坦重新認識自己身為猶太人的根,也找到新的自信。「回到紐約,生活雖然回復跟過去差不多,我卻彷彿有了新的眼睛,看到新鮮的自己。」他這麼說。


 

 

 ------

商業週刊這一期的封面標題是「大旅行」,之所以想介紹這一篇,我想牽涉到的除了地理之外,另外的就是一個人生價值觀。會注意到這個標題也許是這學期在學校還交了地理課,引起我對這個文章的興趣。但是在看完文章之後,t除了在地理上的旅程規劃之外,還有很多人生道理!

    這一篇介紹的主題是由兩個事業有成的大男生放下工作,經過規劃、設計然後往西藏自住旅行旅行之外,也讓你體會了生命中許多基本但我們卻容易忘記的道理。


「四十歲之前,我跟所有人一樣,凡事好奇,在旅遊途中,會想著買紀念品、骨董,是以創紀錄的心態,希望看盡所有東西,現在我體認到『生命不可能看盡所有的東西。』」亞都麗緻飯店集團總裁嚴長壽,曾經五次拜訪印度,二十年前的他,看印度是落後貧窮,二十年後的他,同樣的旅遊地點,他看到的卻是印度曾有的繁華文明,如何影響了亞洲其他國家。

大旅行》零下二十度、四十七天荒漠大穿越

 

 

 

 

 

 

本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55 期

作者:李郁怡

 

 

 

*劉在武小檔案
出生:民國五十七年
學歷:中山大學管理所
經歷:宏達電總經理特助兼發言人
現職:華晶科技投資長兼發言人
大旅行啟發:輸贏沒有那麼重要了

*李君偉小檔案
出生:民國六十二年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
經歷:威盛電子行銷與公共事務部經理、發言人、總經理特助
大旅行啟發:別被害怕失去的不安全感綁架

 

 

 

 

 

 



二○○六年十二月,兩個男子辭掉高薪工作,在那最不適宜的冬天,深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直探西藏阿里無人荒漠,完成了一趟總長一萬二千公里的旅行。那一年,劉在武是股王宏達電發言人,李君偉是威盛電子發言人、行銷與公共事務部經理,兩個人都是「電子新貴」。

 

 

 


阿里,則是位於西藏西部,人稱「第三極」的地方。它是除了北極與南極之外,唯一現代文明未入之境,有著純淨天地之美,但旅行凶險,也遠高於許多地區。吸一口氣的氧氣濃度只有平地四五%到六五%,容易為旅人帶來「高山症」威脅,強風、冰雪、沙塵、地勢險峻,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尤其是在冬天,氣溫陡降到零下二十度以下,冰寒入骨,幾乎沒有人會想在這時候去當地旅行。

阿里,原本不該出現在這兩人的生命版圖裡的。

當時,劉在武進入宏達電服務已經五年,在這期間,宏達電業務一飛沖天,成為股價一度飆到六百元的股王。身為總經理特助兼發言人,他經常在各國飛來飛去。今天倫敦、明天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五天飛五個城市是家常便飯。搭乘的是商務艙,住的是一晚上萬元的旅館。

是贏?今天英國、明天法國,高薪換來白頭

只不過,有時早上六點趕到機場,開完整天的會,晚上十一點到了旅館,還有兩百封的電子郵件在等著他。

李君偉則在六年前,從記者工作轉行,進入威盛擔任總經理特助,當時威盛股價曾經突破三百元大關,也是人羨一時的股王,儘管後來威盛的股價下滑,他的工作卻日見吃重,他由特助升任發言人、還掌管整個企業大中華區公關行銷業務,擔任企業化妝師,一路高升,以威盛當時市價計算,配得一張股票,就是普通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

然而,兩位電子新貴卻都面臨人生中場能量耗盡的時候。
他如此形容自己頭髮變白的原因:「因為我輸不起,我不願意輸。所以我很努力。」「我在規畫上市,……沒日沒夜,事情永遠做不完,你要做到八點、十點、十二點、還是兩點,隨便你。」他一向是個求好心切的人,一份十五頁的簡報,他可以和部屬、長官來來回回五十次才定稿。

然而,他發現,「永遠有人比我更努力,」這是一場永遠不會到頂的輸贏競賽。他卻形容那時的他,「形同枯槁,像風乾的橘子一樣。不只外皮縐褶不堪,連果肉都失去了水分。」

 

 

 

 

 

 

 

 

 


是輸?有能力幫父親買BMW,他卻過世了

有一次,劉在武剛剛從國外出差回來,警察局來電,說他的父親半路跌倒,被送到醫院急診室。他趕到醫院,看到父親孤單的躺在病床上,半邊的身體已經不能動了;隔天,父親緊急開刀,取出腦中血塊。四個月後,在一個週五的傍晚,他人在倫敦,打電話回家報平安,卻從妻子口中聽到母親跌倒,脊椎塌陷的消息。但,接下來還有兩個星期的行程要跑,他,沒有辦法這時候回家。

內外交迫,「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陪家人呢?」他反覆問自己。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李君偉身上。

他形容有一次,一個在君悅飯店開了四個小時的會議剛結束,散會的時候,所有人的臉上都掛著疲憊。但他還不能回家,因為八個小時之後,有一場大型的記者會就要舉行,根據剛剛會議的結論,許多資料必須要修改或重新準備。他得先回公司。

站在一家便利商店門口,他囫圇的吞下飯糰,腦中浮現剛剛的會議:「我想起會議中的許多臉孔。如果夠努力、而且夠幸運的話,或許有一天,我也能有那樣的地位與分量。但,我真的會因此而快樂嗎?」他心中疑問著。

他也想到他三年前去世的父親。

他一直記得,父親在他小時候對他說,「阿偉啊,爸爸會努力打拚,有一天買BMW載全家去玩。」這個父親的願望一直沒實現。李君偉原想要賺更多錢,讓父親可以過好日子。「當時進威盛,原因之一也是那時它的股價很高啊。」只不過,「三年前,我得到一次升遷,第一次有可能存錢買BMW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我拿到派令那天晚上,一個人在家裡嚎啕大哭。」李君偉緩緩的說。

「人生能有多長?」他不曉得自己為什麼還站在那裡,為了什麼努力工作?

「工作的時候,覺得時間彷彿沒有盡頭。但我會不會為了我沒有做的事情而深深懊悔?」又是另一個疑問。「我害怕有一天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只能過這樣的日子。」

兩人曾是報社同事,有多年交情,同樣由記者轉行進入企業,多年後,又無巧不巧前後離職,希望透過脫離,在人生中場找到再出發的能量與意義。 

但這一趟大旅行,卻是開始於一種衝動。





因為這篇文章是摘錄,其他請見這一期商業週刊或直接上官網瀏覽吧!

---------------------------------------------------------------




想寫這一篇,純粹只是一種人生哲學的體會
有時候汲汲營營追尋很多
特別是大部分的我們
都在工作上,事業上 ,追求功成名就,事業有成的目標
但是在工作之餘,
回到人生活的本質上
到底,最終..究竟.. 
我們的快樂不是別人給的
我們要的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時候眼睛被矇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¾ のE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