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 目標
本課程為使學生對於三民主義基本理論有正確的認知,進而培養共同參與建設現代化中國的共識,為此期能達成下列目標:
壹 認識三民主義學說的基本理論及時代背景。
貳 了解三民主義與相關學術思潮。
參 明瞭國父建設現代中國的理論及實行方法。
肆 建立共同參與建設現代中國的信念。
第二 時間分配
第一學年,每週授課二節。
第三 教材綱要
本綱要所列各學習單元之範圍與層次,作為編寫教科書之依據,惟教材之內容及次序,編者可參照教材編輯之要領,以及實際之需要,斟酌增刪調整。
壹 導論
一 三民主義概說
(一)國父的生平志業
1. 國父的生平
2. 國民革命的時代背景
3. 國父創立三民主義的過程與理想
(二)三民主義的基本意涵
1. 三民主義的意義
2. 三民主義的特徵
(三)三民主義的革命理念
1. 國民革命的意義
2. 國民革命的方略
二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一)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
(二)規撫歐美之學說事蹟者
(三)國父所獨見而創獲者
貳 民族主義
一 民族主義概說
(一)民族的基本意涵
1. 民族的意義
2. 民族的演進
3. 民族的構成要素
(二) 民族與國家
1. 民族與國家的關係
2. 民族國家的特性
(三)民族主義的意義
1. 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
2. 民族主義就是民族平等主義
二 民族問題與民族革命運動
(一)歐美民族問題與民族革命運動
1. 歐美民族問題
2. 歐美民族革命運動
(二)國民族問題與民族革命運動
1. 中國民族問題
2. 中國民族革命運動
三 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
(一)中國民族自救
1. 中國民族的危機
2. 恢復中國民族地位的方法
(二)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1. 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涵義
2. 民族自決的意義與原則
(三)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
1. 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涵義
2. 濟弱扶傾與世界大同
四 民族主義與相關思潮
(一)民族主義的類型與派別
(二)民族主義基本理論的比較
參 民權主義
一 民權主義概說
(一)民權的基本意涵
1. 民權的意義
2. 民權的作用
3. 民權的由來
4. 民權與人權的關係
5. 中國革命採用民權的理由
(二)民權主義的意義
1. 民權主義就是主權在民的主義
2. 民權主義就是政治平等的主義
二 民權問題與民權革命運動
(一)歐美民權問題與民權革命運動
1. 歐美民權問題
2. 歐美民權革命運動
(二)中國民權問題與民權革命運動
1. 中國民權問題
2. 中國民權革命運動
三 民權主義的基本主張
(一)合理的自由
(二)真正的平等
(三)全民的政治
(四)萬能的政府
四 五權憲法原理
(一)五權憲法的理論體系
1. 權能區分
2. 直接民權
3. 五權分立
4. 均權制度
5. 地方自治
(二)中華民國憲法與五權憲法的異同
五 民權主義與相關思潮
(一)憲政分權理論的比較
(二)憲政制度的比較
肆 民生主義
一 民生主義概說
(一)民生的基本意涵
1. 民生的意義
2. 民生與社會
3. 民生與經濟
(二)民生主義的意義
1. 民生主義就是國富民享的主義
2. 民生主義就是經濟平等的主義
二 民生問題與社會革命運動
(一)歐美社會問題與社會革命運動
1. 歐美社會問題
2. 歐美社會革命運動
(二)中國民生問題與社會革命運動
1. 中國民生問題
2. 中國社會革命運動
三 民生主義的基本主張
(一)正確處理土地問題
(二)合理解決資本問題
(三) 積極致力經濟發展
(四)建立社會安全制度
四 民生主義與相關思潮
(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派別與主張
(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生主義的比較
伍 結論
一 三民主義與國家發展
(一)現代化理念與國家發展理論
(二)三民主義的國家發展理念
(三) 三民主義與五大建設
二 三民主義的歸趨
(一)三民主義與台灣經驗
(二)三民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三)三民主義與當代世界趨勢
第四 實施方法
壹 教材編選之要領
一 教材內容在縱剖面上宜與國中公民與道德和高中公民及高職社會科學概論等相銜接。在橫切面上宜與高中「國文」「史地」等科教科書相配合,避免不當的重複。
二 為建立三民主義學科的學術地位,教學目標及課文內容,應排除政治性用語。至於國家的政策與三民主義的建設成果,宜由教師隨機引述講解,不編入教材。
三 教材編輯宜採用由易而難,由簡而繁,由淺而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務求段落分明,文筆淺易通暢。盡量利用圖表、照片加深學習印象,誘導學習興趣,並激發其潛能。
四 為使本教材適用於不同資質學生,編輯技術應求突破。在基本理論之外,增闢注釋型之補充說明,但屬非考試命題範圍,並以較小字體印刷,以資區別。
五 各章節或各課之後,宜適當加列「自修複習問題」、「討論問題」及「補充讀物目錄」,幫助學生閱讀。
六 本教材編輯以國父著述為主,課文著重於三民主義的基本理念、時代精神及其與現代世界學術思潮的介紹,力求融會貫通,使學生對於三民主義有客觀的認知和正確的信仰,以達成教育目標。
七 本教材編撰時,應同時編輯教師手冊。教師手冊之編輯,宜採教學參考資料彙編及資料索引方式進行,提供教師教學研究及隨機取用,因應個別差異之教學補充教材。
八 本教材編撰成稿,宜舉行分區或分梯次教師研討會。一方面由教師提供修正參考意見,一方面協助教師適應新教材之教學。
九 本教材編成後,宜立即籌畫統一編製媒體,(包括投影片、錄影帶、幻燈片),提供各校價購使用,以提昇本科目教學品質。
貳 教學方法
一 教師應深入研究國父之著述言論與思想內容。對主義性的原則,制宜性的政策與國父思想的時代精神,能正確掌握,精闢分析,俾能解答學生的疑難。
二 教學時應依教材性質,酌採講述、討論、詢答、辯論、或參觀等啟發式教學,並鼓勵學生閱讀補充讀物,以增進教學效果。
三 應充分利用圖表統計資料,使學生得有明確觀念。
四 對三民主義原文中與現實情況有不一致之處,教師應隨時詳加剖析,解說導正,使學生對國父當年的思想背景及目前的局勢有正確的認識。
參 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
一 學校圖書館應多購置三民主義書籍及相關文獻資料,充分提供學生閱讀,充實硬體軟體設備,提供現代化的視聽媒體教學資源。
二 各校宜運用輔助教材,配合使用掛圖、投影片、幻燈片、電影片、錄影帶等媒體,幫助教學。
肆 與其他方面之聯繫
三民主義科應與公民、國文、歷史、地理、社會科學概論及選修科目社會類各科等保持密切聯繫,以求內容之溝通周延,並避免教材不當的重複和發生學術上的爭議,同時宜加強各科各單元間的聯課教學活動,以維護社會學科整合知識之合理化和多元化的發展。
伍 教學評量
一 每一單元教學之前,必須編訂教學計劃(教案),準備或製作教具,然後運用適當的教學法與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提供補充資料,整理教學內容,並定期舉行成績考查,以檢討教學成效,必要時實施補救教學。
二 評量目標與程度
(一) 明瞭重要現象
1. 了解三民主義發生的時代背景
2. 認識創立三民主義的精神與理想
(二) 明瞭基本概念、原則和理論
1. 明瞭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國家發展的基本策略與立國基礎
3. 了解三民主義與其他社會科學的關係
4. 了解三民主義理論發展的過程
(三) 明瞭三民主義在不同時空下的政策變遷
(四) 明瞭學習三民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五) 明瞭解決社會生活問題的方法
1. 了解民族問題與民族主義的關係
2. 了解民權問題與民權主義的關係
3. 了解民生問題與民生主義的關係
4. 了解社會發展問題與三民主義的關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