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分享這一期商週的好文章,以下摘錄自 商業周刊第 1055 期
整理者:曠文琪、林育嫺


「蝴蝶效應新解」從一顆蘋果看到全球化的失衡

原文請參見
商週官方網頁

為什麼會對這個報導有興趣,不外乎是受訪者彼得‧聖吉。他是何方神聖呢?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介紹窺出端倪: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一書,曾被《金融時報》選為二十多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書。今年,他應若水國際之邀來台,一同邀集奧美董事長白崇亮、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等,兩百位企業領袖討論社會企業的未來。


首先令我感到興趣的是這樣的一段話:
當印度逾一成的水被拿來製作可樂,人民卻因缺水而死,當企業也發現水資源的枯竭將對營運產生衝擊時,對環境負責將不再只是唱高調。

從糧食危機到美國的次級房貸,聖吉擔心的蝴蝶效應,正在加速發生。
.
.
.
可口可樂是全球最大用水的企業之一,可樂是水加上糖組成的產品,過去他們用三公升到三公升半的水去生產一公升的可口可樂,他們透過技術改良,後來做二‧五公升去生產一公升的可樂,但是,當他們進入印度與中國等大型市場,花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讓營收成長數倍時,這也代表,他們的改良技術已無法跟上用水量的成長。....
可口可樂在印度因此引起了很大抗爭。當印度有很多人因為缺水而死的時候,印度人發現,印度的水有超過一成,是被拿來製作可樂,如此寶貴的水,竟然被拿來加糖。



以上這兩段話,可以看到其實真正的蝴蝶效應正在全球蔓延,有很多我們忽略掉的細節可能影響未來重要的關鍵之處。這一篇,點出來的不只是在環境議題,會讓我有感而發的還有他提到教育的這一塊,也讓身為教育第一線的我有感而發,
在這裡我先回到這一篇想要講的,要回到源頭來看問題而不是在現有的形式下去找看起來可以解絕的方式。


看看在文章中他所提到的教育,他說:

教育也是一樣,比如說,我的小兒子現在要申請大學,他母親非常擔心,他能否申請上,但我認為這不是重點,我們更應該追溯,有無充分的關心與給他支持才對。

父母在看待教育這件事,也該思考到架構的合理性。我以前常提兒子小時候的故事:他喜歡電腦跟畫畫,但是自從他的畫畫拿到C後,他就拒絕畫畫了。這些小孩都非常聰明,他們很早就知道遊戲規則,就是應該讓老師高興,而不是去學習,因為只有老師擁有標準答案。所以學生知道他要想生活的幸福,只有猜到老師的答案。在這種架構下,父母若也是以學校標準在評價孩子,只會強化這種「上下級」效應加速。
 

看到這樣的一段話,我不禁反省,我是這樣的老師嗎?
前幾天跟以前的同事聚餐聊天,現在大家都在不同的學校任教,也有教很多年的老師,遇到不同的學生,面對不同的班級,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方式,我終於能夠體會,每個老師要求的不一樣,所以學生呈現出來的也是不同的樣貌吧。

我不在乎很多枝微末節的事情,也不想墨守成規,
想教學生的不只是課本上的東西,有時候更希望能夠把一些生活經驗,
或至少是生活的體驗,社會的道理告訴他們,也許對高職的學生來講,
這是比死板的教科書更有用的東西。
而且到了這個年紀,我不想只是規定規定規定,不想像國中那樣用很權威式的逼迫他們去做好某些規定的事情,想讓他們自動自發。但是飛笑我,社會那麼亂了,大人都不會自動自發更何況是孩子?想想好像也是,但是總歸一句,我希望的是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在自己摸索當中找到方向,要學會為自己負責,作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他自由的成長。

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想老師要教的,不是給他魚吃,而是教他怎麼釣魚,
我想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道理,但是要怎麼教他釣魚,這才是一門大學問。

放完寒假,要收心了。
開始教書、備課,唸書、寫文章的生活似乎就要來了。
緊接而來的我,很有機會快要變成一個書呆子啦..

也算是香港採購之後,自己對自己的一點盡一點責任啦。
關於香港之旅,看看姊妹angel介紹的半島下午茶就知道我們有多享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¾ のE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